9月26日,腾讯联合埃森哲发布《全真互联白皮书》,呈现这一面向未来的技术体系和应用场景。这是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提出全真互联后,腾讯首次对其进行详细解读。

白皮书介绍,全真互联是通过多种终端和形式,实现对真实世界全面感知、连接、交互的一系列技术集合与数实融合创新模式。对个人,全真互联能随时随地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对企业和组织,全真互联让服务变得更可度量,质量更可优化,推动组织效能提升;对社会,全真互联让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为产业发展模式带来创新,提高政府治理效能,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腾讯云副总裁李郁韬在会后群访中表示,全真互联跟业界所讲的元宇宙没有太大的重叠性,全真互联本质上是做一个连接,跟各个产业实现数实的融合并实现数字化的升级,回到服务各个行业真实应用场景,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

“通往全真互联的未来之门正在打开。”马化腾表示,全真互联将产生融合数字与实体、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全新连接方式,能够为用户、产业和社会价值创造,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带来新的应用场景,孕育新的产业生态,塑造新的生活方式。

2040年或全面落地

全真互联以全真体验、无限连接、自由协同、数实融合为主要发展特征。

“全真互联能够实现沉浸体验、实时孪生的基础上,通过双向交互,对真实世界实现可操作、可执行。”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认为,全真互联的落地需要五大技术体系不断演进。其中,孪生/视频、远程交互是核心,泛在智能、可信协议、无限算力则是支撑。

孪生/视频包括音视频、数字孪生、3D引擎及空间计算等技术体系,能够全细节还原或超写实呈现真实世界,让数字世界和真实世界相互连接、映射与耦合。比如,城市管理者可以通过数字孪生系统实时掌握城市现状、趋势,发现变化过程中的关系、规律,支撑管理决策。

远程交互则在物联网、RTC、XR、多感官交互、多模态融合感知技术的引领下,让数实之间从“连接”升级为双向交互,实现可操作、可执行。未来,随着技术发展,远程交互还有望实现全感官体验、全场景无缝切换、加载零等待的升级。比如港口操作员可以利用音视频技术叠加多角度摄像头,实现对集装箱的远程精准操作,提升作业效率。

白皮书认为,音视频、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区块链、XR等技术已经相对成熟或高速发展中。预计2040年,量子计算、全息投影、折叠光路、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有望迎来进一步突破,支撑全真互联全面应用。

据了解,腾讯目前在音视频、数字孪生、3D引擎、实时渲染、边缘计算、安全、区块链等领域已经做好了技术储备。如腾讯音视频技术经过20多年的打磨和积累已经做到了业界甚至国际领先水平。

埃森哲大中华区战略与咨询董事总经理陈继东在会后采访中表示,在技术本身达到应用程度的时候,各行业可以用技术实现不一样的东西。一定程度上由于商业价值闭环能够形成,投入能够有产出,所以往往能看到全真互联的技术在医疗行业、公共事业等行业应用,这些领域可能会先行。

解决实际问题

在汤道生看来,基于沉浸式的“全真”体验与可操作的“互联”交互,全真互联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真实场景中的实际问题。“数实融合将成为全真互联的主战场。”

全真互联不仅可以支撑人和组织的能力边界延伸,也能帮助产业发展进化到全域全真的数实融合新模式。白皮书认为,全真互联在沟通协同、研发生产、运营管理、营销服务等产业全链条中都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在沟通协同方面,全真互联能够降低跨时空沟通成本,提升作业效率。在研发生产方面,全真互联能够加速复杂产品研发,支撑跨地域无阻作业。在运营管理方面,全真互联能够助力空间智慧化管理和企业高质量运营。在营销服务方面,全真互联能够扩大营销半径,提升服务温度。

汤道生表示,面对数实融合的时代命题和行业趋势,全真互联也是腾讯产业互联网推进数实融合的重要战略和路径。

腾讯已经打造了一批全真互联成功案例。腾讯会议用户数超过3亿,服务覆盖全球超过220个国家和地区,是当前中国广泛使用的云视频会议产品。其开放API和SDK接口,致力于构建一个连接人与人、人与会议室,会议室与会议室的视频会议开放生态。

腾讯与宝钢股份合作,利用分布式云、AIoT、实时渲染等技术,探索打造全真全景还原的全息3D裸眼效果“数字工厂”,帮助专家、工程师在数字世界更好地管理实际产线和设备,推动产线管理实现故障回溯、实时监控、工艺改进。

在金融行业,也有不少银行通过腾讯音视频、AI、大数据等技术,打造全真金融服务场景,便利偏远山区居民、外出务工人员以及行动不便群体。

腾讯内部多个事业群都参与推动全真互联。腾讯云万超在采访中表示,全真互联是一个时代,数字孪生是一个技术,并不是由腾讯单一某个组织经过组织变革以后去承担全真互联这种使命。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是重要的全真互联网实践的事业群主体,IEG(互动娱乐事业群)游戏的渲染引擎会应用到数字孪生工厂等,PC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在内容方面也有实践。

声明:本平台只做内容的收集及分享,报告通过公开正规渠道获得,版权归报告撰写公司所属机构所有,如果有资源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络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反馈和处理。如对报告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