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通过对消费群体在大促前后峰的购买和互动行为(浏览、搜索、点击、收藏、加购)的分析,阿里妈妈将双11期间的消费群体行为分成了五个类型。
- 前锋即购型:在第一波和第二波,买完后就不再有任何看和消费的行为;
- 购后回看型:在前面两波买完后,还会一直逛,虽然没有消费行为,但在大促整个周期里是很活跃的;
- 观望后购型:一直保持看、逛、种草的状态,直到11.11当天才真正消费购买;
- 后峰即购型:天猫双11正式开启后不看不逛不买,11.11当天直接下单;
- 多峰复购型:一直活跃在整个大促周期,前两波在买,中间在逛,双11当天还会进行消费。
从五大消费群体类型分布上来看,不同行业的人群分布有所区别。如服饰行业中,观望后购型的消费群体占比最高;在美妆行业中,购后回看型的消费群体占比最高;食品、消电行业则两者并重。
从年龄、性别、城市等要素来看,高线城市年轻女性偏向在前锋购买,低线成熟男性偏向在后峰购买。
把握五大类型重点,触达更多人群流量。除了前锋即购型和后峰即购型两个群体之外,另外三种群体在整个大促周期是完全活跃的,这部分人群体量大概占据双11所有消费者群体的8成左右,商家需要重点关注这些波段之间的联动性。
紧抓多峰复购群体,持续刺激囤货需求。五种行为类型中,多峰复购型消费群体在平台活跃度高,参与意愿度高。数据显示,他们对大促的首次品类认知发生在8月下旬,商家可以进行前置蓄水种草,助力大促成交转化。基于多峰复购型活跃度高,爱逛、爱互动、爱比较的特点,商家应以后链路推荐、内容种草及互动渠道为主,强化对此类群体的触达。
同时,多峰复购型中,Genz浓度高,有持续购买的习惯,对品牌的忠诚度和贡献度是人群类型中最高的,商家更要在开门红期间加深该类型的深度转化,通过货品组合的形式,刺激他们的囤货需求,以爆品带次爆品,助力全店爆发。
开门红结束至天猫双11当天,商家可以通过直播、会员权益补贴等多种渠道让这类群体产生更多购买欲望,也可以通过推荐、互动、种草,形成循环模式,促使多峰复购型产生更多消费行为。
阿里妈妈洞察发现,5大行为类型存在流动性。约有4成群体的行为是稳定不变的,需要商家关注并运用经营策略进行维护稳定,如通过人群购买动因及偏好来保证留存量;6成群体的行为具有不稳定性,需要商家依据消费群体的变迁和流动的动因,寻求新的经营增长点。
其中,购后回看型、观望后购型量级最大,也最有希望转化为最具价值的多峰复购型。商家可以从他们的需求出发,提供释放消费力的策略。而面对较为保守的观望后购型,商家可以在第二峰对该消费群体进行跨品类拉新和更密集的触达,助其缩短决策周期。
更多的消费洞察,请查看本次报告详细。
用数据说话,为决策导航——